登入
burger button
back

01

AUG

2023

在家也能初步量測自己的聽力度數 | Mimi Hearing Test | 一篇看懂中文操作步驟

take action in style

這篇文章想讓你知道

    Mimi Hearing Test是什麼?

    Mimi Hearing Test是一款免費的線上聽力檢測應用程式,操作上容易使用,更是 Apple 在內置程式「健康」所推薦大家使用的聽力檢查,使用方式亦不會過於複雜。若您對自身的聽力健康狀況感到好奇,這款應用程式會是不錯的選擇,但是目前還沒有支援繁體中文版,但我們將引導您如何更改成簡體中文版,以及說明步驟流程,讓您能自己在家檢測。透過智慧型手機進行測試,檢測時間僅需數分鐘,能大致獲得接近個人聽力狀況的聽力圖(聽力度數)結果。

    如何下載?需要付費嗎?

    目前安卓和iOS皆有支援,目前皆為免費下載。

    我想看中文介面,如何更改語言成簡體中文?

    這款 App 預設是英文版的,不支援繁體中文,但如果覺看不習慣的話,iOS 版用戶,可以在「設定」之中尋找《Mimi Hearing Test》,更改「偏好的語言」成《簡體中文(中國大陸)》,接下來將使用簡體中文介面來跟大家介紹。

    Mimi Hearing Test 使用方式

    步驟1:註冊

    第一次使用的情況下,《Mimi Hearing Test》會建議你建立一個 ID,這裡可以直接選擇「」立即開始、「Test our ears」測試你的耳朵選項,就不用登錄註冊。

    步驟2:選擇「純音閾值測試 (PTT)」測量模式

    《Mimi Hearing Test》提供兩種模式供選擇。左側的「純音閾值測試(Pure tone threshold test)」在安靜環境中評估聽力狀況,若要使用我們的虛擬聽覺顧問來預測自身適合助聽器或輔聽器,請使用這個模式。而右側另一個模式「遮蔽閾值測試(Masked threshold test)」會在背景播放噪音的情況下,評估在吵雜環境中的聽力狀況,此模式無法接續我們的虛擬聽覺顧問評估。

    步驟3:測試過程中,保持環境安靜

    畫面會建議用戶「尋找一個安靜的地方」,當左半部分的紫色圓圈顯示為「Quiet」,或是外圈呈橘色,同時顯示為「OK」也是可接受的。若軟體偵測到背景噪音稍微過多,將會提醒用戶說背景噪音可能影響測試結果。

    步驟4:填入年齡,開啟勿擾模式

    選擇您的年齡範圍,並且系統會提醒您開啟請勿打擾模式,同時關閉音效,以確保在測試過程中不會受到任何干擾。

    步驟5:校正音量條+選擇測試耳機

    調整音量至50中間值,用戶可自行選擇你所使用的耳機型號,即使不是Apple 耳機產品,還是可以進行測試;以下示範使用了 AirPods Pro 耳機。

    步驟6:測試前練習

    正式測試之前,會引導用戶進行練習。當軟體發出連續的「歪歪嘟嘟」聲時,請長按畫面上的按鈕,直到「歪歪嘟嘟聲」剛消失不見,立刻放開紫色圓形按鈕。聲音會逐漸變得更加微弱,直到最終聲音消失為止。此測試希望能了解你最小聲能聽到的聲音,所以不要等到很清楚才按。

    步驟7:正式左右耳測試

    正式測試系統會播放不同頻率的聲音,整個測量的過程會花一點點時間,大家要專心不要睡著了。測試的方式跟剛剛練習一樣,聽到聲音就按住圓圈,聽不見才放開。如果你的聽力兩邊有些差異,你可能會聽到另一邊耳機發出一些噪音,這是用來遮蔽你的優耳聽覺的噪音,請以正在測試那邊的「歪歪嘟嘟聲」為主來按按鈕喔!

    測試結束

    完成測試之後,APP會生成一個聽力報告,點擊藍紅色曲線,可以展開詳細的聽力圖:藍色表示左耳度數,紅色表示右耳度數。

    測試完成後,也可以選擇註冊,保留你的聽力資料在雲端中,就不用擔心APP刪掉後,以前的聽力紀錄都不見了喔。

    Mimi Hearing Test 與醫療級檢查的差異?

    根據約翰·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表明,Mimi 應用程式相較其他款軟體,具有很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,即使如此,我們還是建議您前往醫院或鄰近助聽中心,進行一個完整的醫療級聽力檢查,因為這些應用程式僅適用於初步篩檢以及日常聽力監測和管理,無法替代正式的聽力檢查。而且,隨著不同程度的聽力狀況,誤差值可能會更大。

    如何接續使用虛擬聽覺顧問?

    在我們的虛擬聽覺顧問中,會需要請你輸入你的聽力圖(聽力度數),來做為助聽器與輔聽器的成效預測運算數值。可參考 Mimi Hearing Test 的聽力圖結果,對照各個頻率,選取最接近的聽力損失數值(紅色是右邊,藍色是左邊)。不會看自己聽力圖的朋友,可以參考部落格的文章 - 真的搞懂聽力圖|助聽器清晰度的差別|傳導性聽損 & 感音神經性聽損。如果你提供更準確的聽力圖資料,將更能有效協助虛擬聽覺顧問系統判斷輔聽器/助聽器的適用性,所以接受正式的醫療級聽力檢查還是最建議的喔!

    科普小知識

      參考文獻

        FOLLOW US

        本網站運用cookies,旨在為您提供更佳的購物和線上服務體驗。繼續使用本網站,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。有關更多資訊,敬請參閱我們的隱私權政策。

        同意